*資訊由Grok AI查閱, 未經醫生認證, 只作網上資訊參考
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詳情
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, ALS),俗稱盧伽雷氏症,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,主要影響大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。這些神經元負責將信號從大腦傳遞到肌肉,控制自主運動。隨著ALS進展,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並死亡,導致肌肉無力、萎縮,最終影響行走、說話、吞嚥甚至呼吸等功能。
症狀ALS的症狀通常從輕微開始,逐漸惡化,常見表現包括:
- 肌肉無力:初期可能在手或腳出現,例如握筆困難、拿東西容易掉、走路不穩。
- 肌肉抽搐與痙攣:患者常感覺肌肉不自主跳動(肌束顫動)。
- 肌肉萎縮:因神經無法刺激肌肉,肌肉逐漸變小。
- 言語與吞嚥困難:說話變得含糊不清(構音困難),進食時容易嗆到。
- 呼吸困難:晚期因呼吸肌無力,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機輔助。
症狀通常從身體某一部位開始(例如一隻手或腳),然後擴散到其他區域。ALS一般不會影響認知功能(不像阿茲海默症),患者的感覺(如觸覺、視覺)通常也不受影響。
分類ALS根據發病部位和進展方式分為:
- 肢體發病型(Limb-onset ALS):從手腳開始,約佔70%病例。
- 延髓發病型(Bulbar-onset ALS):從說話和吞嚥困難開始,約佔25%病例。
- 混合型:同時影響肢體和延髓功能。
原因ALS的確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確,但研究指出可能涉及多種因素:
- 遺傳因素:約5-10%的病例是家族性的(Familial ALS),與特定基因突變有關,例如SOD1、C9orf72、TDP-43等。
- 環境因素:可能與暴露於毒素、重金屬、病毒感染或劇烈體力活動相關,但證據尚不充分。
- 神經化學失衡:谷氨酸(一種神經遞質)過多可能損害神經元。
- 蛋白質錯誤折疊:異常蛋白質在神經元內堆積,可能引發細胞死亡。
大多數病例(90-95%)是散發性(Sporadic ALS),無明顯家族史。
診斷ALS的診斷通常需要排除其他疾病,因為沒有單一測試能直接確認。醫生可能會使用:
- 神經肌肉電圖(EMG):檢查肌肉和神經的電活動。
- 神經傳導研究(NCS):評估神經信號傳遞。
- 影像學檢查(如MRI):排除其他病因。
- 臨床觀察:根據症狀進展和上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證據。
治療目前ALS無法治癒,治療目標是減緩疾病進程並改善生活質量:
- 藥物:
- Riluzole(利魯唑):可延長存活期數個月,作用是減少谷氨酸釋放。
- Edaravone(依達拉奉):抗氧化劑,減緩功能衰退,適用於早期患者。
- 其他藥物:如止痙攣藥(Baclofen)或抗抑鬱藥,針對症狀管理。
- 支持性治療:
- 物理治療:維持肌肉功能和靈活性。
- 言語治療:幫助應對說話和吞嚥問題。
- 呼吸支持:晚期可能需要無創通氣或呼吸機。
- 營養管理:通過胃造口管提供營養。
預後ALS的病程因人而異,但平均存活期為診斷後2-5年。大約20%的患者可能存活5年以上,少數(如物理學家史蒂芬·霍金)存活數十年。死亡通常由呼吸衰竭引起。
著名案例
- 盧·蓋里克(Lou Gehrig):美國棒球明星,因ALS於1941年去世,使疾病廣為人知。
- 史蒂芬·霍金:儘管患ALS數十年,仍以科學成就聞名,屬罕見長期存活案例。
更新: 1/1/2025
*資訊由Grok AI查閱, 未經醫生認證, 只作網上資訊參考
1 2